国际在线环球财智频道消息:10月9日,笔者有幸受邀参观“不忘初心 奋发图强——新中国档案文献展”,徜徉在一幅幅珍贵的档案文献之中,抚今追昔,感受中国工业成长的力量,令人无比激动和振奋。
在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中,有3张照片笔者十分感兴趣。一张是沈鸿与他的铣床,一张是宁江机床厂的生产车间,一张是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超重型数控机床。机床是用来生产机器设备的机器。在中学历史教科书里,讲到英国工业革命时,会引用马克思、恩格斯的观点,把用机器制造机器视为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。用来制造机器的机器就是机床,机床工业的重要性可见一斑。因此,这3张照片极有代表性。
第一张照片的文字说明这么写的:“沈鸿 1938年2月,在八路军办事处协助下,率7名工人携带11台机床,辗转奔赴延安。这对以后陕甘宁边区的工业生产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。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曾任中央军委军工局一厂厂长,机械总工程师,组织和参与制造出各种机器、设备共134种,参与设计建造了以木炭为燃料的一吨炼铁炉。两次被评为陕甘宁边区特等劳动英雄。毛泽东为其题词‘无限忠诚’。图为沈鸿和他带到延安的11台机床中的1台铣床。”沈鸿原为上海的一个小老板,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,他奔赴了延安。当时的中共根据地,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必须自力更生发展工业,但发展工业还是需要最基本的设备,因此,沈鸿带到延安的11台机床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奠定了陕甘宁边区工业生产的基础。同时,本着自力更生的精神,沈鸿也充分发挥了创造性,这种自力更生精神就是红色工业文化的重要内涵。新中国成立后,沈鸿主持制造了九套大型设备,这同样是在缺乏基本条件的情况下自力更生的壮举,由此也可以看到价值观层面的工业文化的重要作用。
第二张照片的文字说明写道:“1979年12月,四川省制定了《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利加快生产建设步伐的试点意见》,对试点工作提出了14条具体规定。宁江机床厂是四川省最早进行扩权试点的企业之一。从1978年10月开始,该厂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和开展市场调节入手,进行了体制改革试点。到1981年,取得了产量和利润双倍增、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全面大幅度提高的显著成效。图为该厂生产车间。”这段说明非常清楚地反映了中国工业改革开放的早期历史,不过,说明没有提到的是,宁江机床厂是改革开放后第一家登报打广告的生产资料企业。在第一机械工业部的推动下,1979年6月25日,宁江机床厂在《人民日报》上刊登了“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”的广告,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“生产资料不是商品”的禁区,打破了机电产品按国家计划指标分配的办法,对于中国工业经济的市场化有着开拓性的意义。照片反映了市场化改革后,产品需求大增的宁江机床厂火热的生产场景。宁江机床厂的历史体现了中国工业文化中的创新精神,也是凭着这一面向市场的创新精神,今天的宁江依旧是迈向智能制造的优秀企业之一。
第三张照片展现了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有限公司2012年交付给客户的XKU2680型超重型数控龙门镗铣床和DL250型超重型数控卧式铣车床。比较一下,第一张照片里沈鸿的铣床,个头其实不大,如果与第三张照片里的庞然大物摆在一起,可能很难引起人们的关注。但是,那个时代中国还没有真正独立的机床工业,就是沈鸿使用的这种普通的机床,基本上都要依靠进口。今昔对比,中国工业的成长一目了然。更重要的是,可以用于军工生产的高端机床,向来也是发达国家限制出口乃至禁止出口的战略物资,因此,拥有制造超重型机床的能力,对于中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三张关于机床的照片,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工业的成长。了解这一历史,传承自力更生、开拓创新的工业文化,是这次新中国工业档案文献展的重要意义。(特约专家 严鹏 图片均为“不忘初心 奋发图强——新中国档案文献展”资料图)